2022年8月26日,我校第三批援甘研究生支教团跨越1800公里,心怀赤诚来到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,在舟曲县第一中学开展秋季学期的支教工作。一学期来,支教团成员在“勤奋严谨,自树树人”校训精神指引下,不忘支教初心,牢记时代使命,践行志愿服务精神。至2023年1月11日,我校第三批援甘研究生支教团圆满完成了秋季学期的支教工作。
牢记教育初心使命 不断坚定理想信念
一学期来,支教团学思践悟、铸牢信念:教师节前夕,支教团召开学习习近平给北京师范大学“优师计划”师范生回信精神座谈会,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深刻内涵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,潜心立德树人;国庆节前夕,集体前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——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参观学习,厚植爱党、爱国情感;国庆节,支教团强身健体,勇攀高峰,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山为祖国庆生,进一步坚定为舟曲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;集体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,踊跃撰写学习心得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特别是在疫情期间,发扬艰苦奋斗作风,积极服务奉献,奋力书写支教工作新篇章。
爱岗敬业课堂为本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
“教书育人,为人师表”是研究生支教团的主责主业。研究生支教团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支教初心,站好三尺讲台,4名研究生团员分别承担高一年级组7个班级的语文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的教学工作,4人每周上课共计53节次。在过去的一学期中,研究生团员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和年级组教研规划开展有序教学,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,通过创新教学方式、精心设计教学课件、打造“趣味课堂”,开展引导式教学,利用跨学科、跨文化的专业知识,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同时,支教团成员积极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,认真参与教研活动,学习资深教师授课及课堂管理方法,不断改进课堂质量,精心做好示范课,形成了立足于课堂,以学生为主体,以教材为核心,以学情为导向,以创新为指引的教学方式,勤勤恳恳做好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,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,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实效。
创新校园文化活动 助力学生素质发展
支教团带队教师、美术与设计学院孟小丽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专业优势,创新“互联网+”美育教育模式,策划举办舟曲一中首届校园艺术节-“美美与共 向美而行”美育专题活动,带领学生“云上游师大”,感受全国文明校园的美好气息;带领学生零距离感受专家风采,欣赏艺术盛宴,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。关心关爱艺术类学生成长和发展,经常性开展谈心交流,为艺术生开展专题辅导,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学习兴趣;起草舟曲一中“育穗讲坛”品牌活动方案,策划邀请专家学者、优秀校友等走进舟曲一中开展专题讲座,使学生感受专家风范,拓展文化视野,推动学校文化氛围提升。
弘扬志愿奉献精神 淬炼勇于担当品格
支教团始终牢记和发扬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团员们在日常教学之余,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状况,对家庭困难、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关爱,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特点,为学生答疑解惑,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,得到学生们的喜爱。疫情封控期间,物资及水电供应紧张,支教团成员克服生活上的种种不便,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,并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,创新网络课堂,利用多机位转换等现代化教学手段,活跃课堂氛围,调动学生积极性,保证学生学习效果。
带队教师主动关心团员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情况,通过走访团员办公室、聆听团员公开课和晚自习、调研优秀骨干教师、与校长交流等多种方式,对团员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了解,及时协调解决困难,发现、改进不足。注重对支教团的思想引领,召开座谈会,开展谈心谈话,关爱团员成长;两次突发疫情,积极做好与各方的沟通,第一时间协调生病团员诊断治疗;关心团员身心健康,积极开展集体活动,封控期间,带领团员在宿舍开展体育锻炼,增强身体素质,为开展工作做好强有力的保障。在做好团员日常管理之余,在餐饮中心配合协调全校师生的餐饮保障,在用餐时段,维持学生用餐秩序,引导学生文明用餐,推动光盘行动;认真做好餐饮中心的拍摄、编辑、宣传工作,有效提高餐饮中心信息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;在疫情封控期间,积极做好与各方的协调,细致、耐心为七支支教团的38名教师做好三餐的统计、订餐、取餐、发放等服务保障,用热心和爱心温暖全体支教老师,进一步增进了团队情谊。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,深入调研舟曲县基础教育状况,特别关注山后村学留守儿童状况,为爱心人士开展精准帮扶做好了前期调研工作。
一学期来,援甘研究生支教团传承志愿服务精神,赓续支教使命,以师大青年的实际行动助力教育人才“组团式”帮扶工作,得到舟曲一中的高度认可,团员均被授予“优秀支教教师”的表彰奖励。






